
今年甫28歲、來自荷蘭的Boyan Slat,是「海洋吸塵器」的發明者。起因於17歲那年,和朋友一起在希臘潛水的他,發現海中垃圾竟然比生物還多,當時的他們穿梭塑膠袋和魚之間,第一次深刻感受到海洋汙染的嚴重性。
從數據顯示,海洋垃圾以塑膠為最大宗,有6至8成的比率是塑膠垃圾。World Economic Forum (世界經濟論壇) 研究報告指出,每年仍有八百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洋,相當於〝每分鐘把一輛垃圾車的塑膠倒進海裡〞。如果要以既有垃圾清理方式,可能至少要7萬9千年才能恢復。
堅持創新想法,付諸行動
熱愛海洋的Boyan Slat儘管沒有相關專業,但他開始努力大量看書、研究論文,積極了解海洋垃圾的現況,以及各種相關知識。
當時還是學生的Boyan Slat在投入研究初期就花光了身上僅有的300歐元 (約新台幣九千多元) 儲蓄,卻屢屢找不到願意贊助他想要改善全球海洋生態這個想法的企業。
因此,為了早日完成潔淨海洋的夢想,Boyan在大學入學半年後,便毅然決然休學。他堅毅地說:「我的目標是解決世界海洋汙染問題,當我有機會去執行,就沒有理由繼續念大學了。」積極地展現超越自我、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決心!
休學後,Boyan成立了海洋潔淨基金會 (The Ocean Cleanup),且在短短15天內,他就在募資平台上募集到約新台幣240萬元的資金。年僅19歲的他,組了一個百人研究團隊,分頭前往世界各地研究、論證「海洋吸塵器」這樣的設計是否能具體落實。一年後,這一百名科學家、工程師撰寫超過500頁的技術評論,為Boyan的計畫背書。
海洋吸塵器是一個由長600公尺,深約3公尺的浮桿所形成的圍欄,利用發射器與感應器透過衛星定期回報,再讓收集垃圾的拖網船前往清理。不只一次能捕撈18兆片的塑膠垃圾,也不會傷害到海洋生物,速度比傳統拉網撈垃圾快7900倍,成本僅需3%,甚至每年還有百億元回收商機。海洋吸塵器2019年從舊金山出發,在太平洋垃圾帶成功收集到第一批塑膠垃圾,大至汽車輪胎、小至一公厘的碎片都能收集。
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力量,不害怕失敗
“When ideas are confronted with reality, there will always be surprises.”「當想法面臨到現實,總會有驚喜」
這句出自荷蘭發明家Boyan Slat的名言,說明了淨化海洋的道理無需長篇大論,動手做就對了!頂著一頭亂髮,說話輕快、自信的Boyan,被Intel選為全球前20名最具前景的年輕企業家,也是聯合國歷來最年輕且最高階的環保大使。
Slat無庸置疑地走在一條很不一樣的道路上,他了解必須快速迭代,不害怕失敗,因為事情不會總是按照計劃進行。年紀輕輕就擔任荷蘭海洋潔淨基金會執行長的Slat勇敢證明,那些所謂無法完成的事情,最後都一一被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