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富士比雜誌二零一二年「亞洲行善英雄」中,台灣共有四人上榜,除了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和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來自台中市一位默默無聞的市井小民趙文正。
從小發願助人
趙文正小時候家境貧寒,有七個兄弟姊妹,家中經濟資源有限,只有小學畢業的他,便要放棄學業開始工作掙錢。深感貧窮之苦,更遺憾未能繼續升學,他下定決心只要未來有能力,一定要竭盡所能幫助像他一樣的弱勢孩童。
趙文正從一九七九年開始捐款,起初以父親趙世旋的名義捐,當時每月只賺四千元,一捐就是數百元。在他35歲時,一個月只賺一萬七,但他會將每月所得的三分之二全數捐給位在台中的育幼院、家扶中心、世界展望會、慈濟等公益團體。四十餘年來,趙文正持續累積的捐款,如今已超過了四百萬新台幣,還在家扶中心、育幼院認養了20多位兒童。
家人支持做後盾
為了撫養五個小孩,趙文正一肩扛起家計在鐵工廠清掃鐵屑,每天下班不辭辛勞,四處做資源回收,就是為了能讓孩子受教育,不要像他那麼苦。即便在趙文正的兒女已各自成家立業,自己的身體及視力也因歲月而日漸衰老,他仍然堅持永不退休,希望可以繼續行善幫助更多的人。
趙文正住在台中烏日區一處舊透天厝,家中沒有華麗的裝潢,牆壁油漆已失色,儘管家徒四壁,他始終堅持「省自己,去幫別人」。趙文正表示,因為自己經歷過苦日子,所以不忍看別人受貧困而苦。
行善的路上趙文正並不孤單,他的家人都全力支持他的善舉,跟著他一起省吃儉用,共同致力公益。而他的妻子趙謝美玉,更是一直鼓勵他的知己良朋,兩夫妻一起做回收,趙太太說:「我們不需要很多錢。我最大的孩子已經40歲,還有一位孩子是位老師。只要我的丈夫開心,我們願意省著點過生活,繼續捐款幫助其他人。」
能力所及的行善
慈善家是指以促進他人福祉為宗旨的人,常見的行善方式便是慷慨捐款,不過我們卻時常誤解慈善是有錢的富人才能做,其實不必很多錢,只要能力所及,
也能隨時做善事。像趙文正這樣的善心人士,證明了小人物只要善心雄厚,完全不遜財力雄厚的企業家。 在世界各個角落,都有著默默付出,卻不為人知的行善英雄,他們不分行業貴賤,擁有多少財富,而是相信世界會變得更好,成為改變世界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