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話?
「男生就應該保護女生。」
「女生應該安靜一點,不要太有主見。」
「家事是女生的事,男生不需要幫忙。」
這些話聽起來像是「傳統觀念」,但其實常常讓人感到不公平。有人因此不敢做自己,有人則被誤解、被忽略——這些都是性別不平等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模樣。
根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5項,世界正努力「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但性別平等不只是一項國際目標,也不是只有大人要關心的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做起,從學校、家庭,甚至與朋友相處的方式開始改變。
不用性別定義一個人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和興趣,不該因為是男生或女生就被限制。男生可以喜歡編織或照顧弟妹,女生也能擅長運動或成為領導者。當你看到與性別印象不同的表現,別急著評論,而是學習欣賞與支持。不為人貼上「應該」的標籤,就是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做自己。
拒絕刻板印象的語言
有些話我們從小聽習慣了,但其實不一定對。像是「男生不該哭」「女生要溫柔」,這些話會讓人壓力很大,甚至覺得自己不夠好。聽到這類話時,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或選擇不附和。少一句錯誤的話語,就是多一份尊重。
給每個人平等的舞台
在分組、表現或當幹部時,不要因性別就決定誰適合做什麼。可以用觀察與溝通,了解每個人的優點與想法。當我們讓不同的人都有發言和參與的空間,團隊就會更有力量,也更公平。
練習尊重與傾聽
當同學願意說出自己的感受時,不要急著回應,而是先聽完。你不一定能完全懂,但可以陪伴、接納,讓對方知道你在他身邊。尊重從傾聽開始,用心聽,是最有力的支持。
從家開始練習平等
家是最能練習尊重的地方。主動幫忙家事、與兄弟姊妹公平分工、尊重每個人的意見,都是練習平等的方式。如果聽到偏見的話,也可以試著溫和分享自己的想法。當家中有更多對話,就會有更多理解。
平等,從每個選擇開始
性別平等不是大事,而是每天的選擇。選擇不嘲笑、不偏見、願意傾聽與鼓勵,就是在創造改變。你不需要等長大、不需要很有名,只要現在開始,就是最重要的力量
思考一下,你也許會發現——
· 你曾經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怕「不夠像男生/女生」嗎?
· 你是不是也曾對某個人貼上「應該要」的標籤?
· 如果有人因為性別被嘲笑或排擠,你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