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不只是上課,而是表達生活的語言工具
許多家長會問:「孩子在補習班上了英文,為什麼在家都不太敢說?」其實,大多數孩子不是不會英文,而是缺乏一個「可以放心開口」的環境。
英文要學得自然,就不能只存在書桌前或考卷裡,而是要出現在生活中,像呼吸一樣自然地出現。
方法一:給孩子一個「英文不完美也沒關係」的環境
孩子說錯文法、發音不標準,最怕的不是錯,而是被糾正後覺得丟臉。
建議家長的作法:先仔細聆聽孩子的語言表達,不須立刻糾正
- 用微笑與自然回應鼓勵他繼續講
- 偶爾裝傻,讓孩子「重新說明」來練習重複表達
- 在家講英文不是比賽,看誰說得完全正確,而是鼓勵孩子練習表達和互動。
方法二:把英文藏在生活節奏中
不需要特地安排時間規定在家只能講英文,只要抓住孩子每天固定的幾個時刻,比如:
- 早晨叫孩子時說一句「該起床囉!」
- 早餐時問:「想吃什麼?」
- 出門時提醒:「記得背書包!」
這些日常小句子,能幫孩子自然建立英文語感與生活連結。
方法三:從「被問」轉變為「一起說」
避免讓英文學習變成回家的壓力或測驗,與其問孩子「這怎麼說?」不如轉為「我們一起來用英文對話」。
可以玩角色扮演、用玩具對話,或看繪本時一人一句模仿,讓孩子感覺:英文是和家人一起做的事,不是只有學校才用得到的東西。
小提醒:英文句子只要一句就夠
在家是使用母語環境,不需要強迫孩子全英文對話,只要「一個詞、一句話」慢慢增加,孩子就會建立出語感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