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世界各地的學校陸續祭出「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園」的新政策,許多家長開始擔心:那我還能聯絡孩子嗎?這樣會不會太嚴格?但換個角度想,這或許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幫助我們和孩子談談「手機」到底是什麼。
手機早已不只是聯絡工具,而是一個充滿誘惑的數位世界:社交媒體、遊戲、影片……它讓孩子分心,也可能讓孩子焦慮、比較、甚至成癮。當學校決定「劃界線」,家長更應該在家中協助孩子建立內在的界線。
我們可以這樣開始對話:「學校最近開始限制手機,妳覺得這樣是為了什麼?」傾聽孩子的看法,然後再溫和地補充:「手機不是不能用,而是要學會什麼時候用、怎麼用。」這個對話不在於誰對誰錯,而是在於共同制定一套大家都能接受的規則。
比方說,放學後可以使用手機1小時做自己喜歡的事;晚餐和睡前手機歸位,不放在房間。也可以讓孩子參與制定規則,讓他感受到被尊重與信任。
別忘了,孩子不會一夜之間變得自律。我們的陪伴和理解,是他們學會負責任使用科技的養分。偶爾也可以告訴孩子:「我有時候也會滑手機滑太久,我也在學習節制。」這樣的誠實與示弱,反而更容易贏得孩子的共鳴。
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把「手機管教」變成「數位素養」的對話,少一點爭執,多一點成長。
親子手機使用協議表
使用時間 | 每日最多使用1小時(放學後至晚餐前) |
禁止時段 | 用餐時間、睡前30分鐘、課業進行時 |
使用地點 | 公共區域(如客廳),不帶進房間 |
使用目的 | 以查詢資料、聯絡為主,娛樂為輔 |
違規處理 | 提醒一次,第二次暫停使用一天 |
家長承諾 | 與孩子一起遵守,彼此提醒與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