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實驗教育

實驗教育是什麼? 相信這是許多家長的疑問,1994年的410教改大遊行,可以說是教育改革重要的一環,也讓社會逐漸對於體制外教育有了認識;2014年發布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發布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及發布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委託私人辦理條例,鬆綁了對體制外教育的限制,因此參與實驗教育的學生人數逐漸上升。

實驗教育其實是一種跳脫現有教育體制及國家課綱的新型態教育。而實驗教育的緣起,來自於「人民擁有選擇教育的權利」,其出現並不是要取代或是挑戰現有的國民義務教育,而是讓不適合體制內教育的孩子,依然能夠透過其他更適合的方式來啟發孩子的潛能。

我們發現,經歷過實驗教育課程的孩子,會對於自主學習會有較強烈的認知,認為學習的資源是要自己去找尋的,任何地方都有學習的機會,並不僅僅限於學校場域。但這種體制外的學習方式並不是適用於所有孩子,每個孩子都有屬於他的天性及個性,在選擇之前,除了充分地與孩子溝通想法之外,也需要多多與校方有密切的聯絡,確實了解學校的特色方式及理念,才不會有實際上與想法上的落差。

其實不論體制內還是體制外教育,一定都有各自的利與弊,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了解孩子並選擇孩子所喜歡的,讓孩子在學習的路上是積極且快樂,我想這是最需要先考量的。